我院举行“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小型研讨会

时间:2016-10-31浏览:3513设置

       2016年10月24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六十五周年校庆学术活动——“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小型研讨会在俊秀楼小剧场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薛贵老师以及来自我院的库逸轩老师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薛贵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985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上,薛贵老师以“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effective learning:  A neural activation pattern reinstatement hypothesis”为题做了精彩报告。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重复学习是如何提高记忆成绩的呢?薛贵老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发现,神经激活模式的重复性越高,记忆成绩越好,且不同水平的神经激活模式的相似性能够预测情景记忆的成绩。学习阶段的激活模式再现、提取诱发的神经激活模式再现、相似性诱发的神经激活模式的再现以及自发的神经激活模式再现都能够影响记忆的强度,此外,这一过程又受到注意、动机、压力、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已有的神经计算模型,并为提高人们学习效率提供一些新的方法。

 

薛贵老师作报告

 

        我院库逸轩老师的报告题目为“The precision of representation: from perception to working memory”。视觉工作记忆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对视觉信息进行的保持和操作,是人类最核心的认知能力之一。库老师关注工作记忆中表征的精确性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其近期的研究成果,分别为:目标与干扰项的知觉相似性是否会影响视觉工作记忆的精度,知觉表征的精度是否会影响对干扰项的抑制能力,工作记忆容量和精度的神经机制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是否会影响工作记忆的精度等。

 

库逸轩老师作报告

 

        提问与讨论环节中,在场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就感兴趣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两位老师的报告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学习与记忆领域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方向。

 

现场提问

返回原图
/